近日,学校在弘德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博士人才座谈会。学校党委书记黄涛出席并讲线名与会博士教师围绕如何发挥科研优势、服务区域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黄涛指出,人才是办学兴校的第一资源,也是当前学校申硕建设和未来研究生教育的支撑力量。要深入实施人才改革,以服务川东北区域振兴发展为引领,健全新型引才育才用才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学校事业中来。要担当强国复兴使命,厚植家国情怀,坚持立德树人,校准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要用好用足学校有利条件,熟悉学校各项制度,建好科研团队,形成稳定学科方向,积极努力实现学术梦想。要立足地方产业需求,搭建科创转化平台,持续深耕产学研用一体创新。他要求各部门各学院创造出更多服务人才的好做法好经验,让人才把区域环境适应好、把学术科研做好、把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好。
要找准自我定位,提高认知维度,并充分的发挥大数据学科优势,营造良好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大环境;要积极探索、设立个人破产制度,激发创新创业的精神。
科研方向要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做调整,要结合当地资源,从实验室走到田间,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处理问题,为区域发展提供帮助。
要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深入研究水资源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科学成果要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学科设置和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研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有效的科研转化机制。
深入探究产业种植管理现在的状况,依托专业能力指导生产和实践,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做一些真正能处理问题的、有意义的事情。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学研究应与当地产业需求紧密结合,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开展土壤科学的培训和指导活动,促进精准农业发展,为达州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要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市场动态,结合科技优势为公司可以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培训服务;要加强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拓宽科研视野和合作领域,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数学是基础性学科,通过此次座谈会和各位同仁进行交流、讨论,极大地开阔了我在应用研究上的新思路,下一步我将从多学科、跨学科的视角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
要立足地方社会健康、有序、良性发展所需,协助地方政府规范、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达州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要结合区域实际开展有价值的研究,切实产生效益,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实打实的贡献。
要走出学校,主动与企业交流,进一步探索企业需求;要走出论文,主动对接产业需求,丰富知识结构,解决实际的问题。
研究要开放合作,要创建学术团队和学术共同体,进行多学科的融合;要通过法治建设来为达州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法学研究要立足地方、放眼全国,注意地方与国家层面立法的协同。
高校科研工作者应利用自身科研优势,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来实现决策的系统化和体系化,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学科交叉、整合资源、成果转化等方式来提升科技力量,为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联合地方医疗机构,开发高效准确的医学影像分析工具,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要结合达州市科学技术研发和数据服务业发展现状,推动医学图像检测技术的产业化,促进经济发展和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
教育类专业教师应聚焦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依托相关平台,整合研究团队,对接达州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的需求,承担相关研究项目,产出高质量的教研科研成果;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要加快附属学校建设,拓展师范类专业的校内实践育人空间。
要通过产业园区和新城的建设,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以实现生产、服务、消费多点支撑的城市型经济,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要把科研和产业的实际的需求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要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以提升科研质量,产出标志性成果。
科研应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夯实内功,培养服务社会的人才;要重视问题导向,深入研究,积极学习,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要结合区域产业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的开展科研项目,并将科研成果服务于企业的技术需求;要和企业组织联合人才教育培训,深入体现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
结合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明确科研目标,确保科研工作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要引进和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从而组建高质量科研团队、建立团队协作机制,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区域产业创新发展。